乒乓球技術圖解:馬龍靈活的閃身兜拉
在本組乒乓球技術圖中,馬龍面對王楚欽強力的搏殺時,通過一板極為靈活的調節化解了一次險情,在實戰比賽中,馬龍經常能打出這種非常規的銜接,即便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下,他也能轉危為安,甚至獲得分數,觀賞性非常強。 馬龍面對王楚軟強勢的擰拉,回擊得很巧妙,他在發球后不慌不忙地站住位置,待王楚欽出手后,向后調節半步,借力通過手腕對來球進行弧線上的控制,在保證命中率的同時,尋求落點變化
在本組乒乓球技術圖中,馬龍面對王楚欽強力的搏殺時,通過一板極為靈活的調節化解了一次險情,在實戰比賽中,馬龍經常能打出這種非常規的銜接,即便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下,他也能轉危為安,甚至獲得分數,觀賞性非常強。 馬龍面對王楚軟強勢的擰拉,回擊得很巧妙,他在發球后不慌不忙地站住位置,待王楚欽出手后,向后調節半步,借力通過手腕對來球進行弧線上的控制,在保證命中率的同時,尋求落點變化
本組是朱雨玲在發球搶攻時進攻左手運動員正手位大角度的技戰術圖解,圖中,她站在中間位發不轉球組織進攻,隨后通過搶攻的質量從丁寧的正手位撕開缺口,成功完成了 左手正手位的戰術。球友們可以從這組圖解中學習朱雨玲站中間位發球的戰術套路以及她側身搶拉高質量弧圈的動作技巧。 站中間位發球前要想好銜接 朱雨玲在面對左手運動員的時候,站到了球臺的中間位發球,她選擇這個
本篇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組女子雙打的乒乓球發搶套路,即發球后反手挑打,兩名運動員是一左一右的橫板搭配,右手運動員負責發球,左手運動員負責臺內搶攻。由于持拍手和站位的原因,左手運動員在處理這板挑打時相對更順暢一些,很容易挑出威脅。 挑打時腳支撐手發力 兩個人在一上一退的過程中,站位明顯分出了前后,這點是非常可取的。打雙打最忌諱的就是兩人站成一條平行線,那樣給兩個人預動和調整的空間
乒乓球發球技術在青少年階段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練習,通俗一點說,這項技術練得越多、結構越好、手感越到位,對于以后個人打法的形成和實戰對敵都是有極大幫助的。更何況,它是陪伴一個乒乓球運動員整個運動生涯的技術,是可以從小練到老的。 橫板發轉不轉動作要夸張 對于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來說,發球要立足于先發時力量,然后是速度,最后再求旅轉。圖中做示范的橫板小隊員已經進入到想辦法發出旋
本篇少兒選手示范的是橫板進攻型運動員的乒乓球基本套路練習—撥側撲,俗稱趕正手。它是一項非常結合實戰的組合練習,前后共三板,要求在反手位、側身位和正手位(正正手位)各擊球一次,中間需要用步法串聯起來,綜合難度較高。 側身時不要離臺過遠 這套練習的第一板球通常都是從反手撥開始的,圖1-3是小隊員引拍之后迎前頂撥的動作,由于個子比較矮的原因,他的雙腳在擊球時有些后腳跟兒離地的
問:“我以前打兩面攻,加入橫打之后要丟掉嗎?” 提問者:右手直板兩面反膠 要訣:兩面攻和橫打并不突出,可以銜接起來 乒乓球技術解析:高先生的反手技術比較有特點,他的兩面攻動作結構相對合理,擊球也比較實在,只是少了一些轉腰的輔助。在加入橫打之后,兩面擊球的差異很大,練習橫打時千萬不要架肩,先從基本練習平檔,熟練之后再練習拉球。 兩面攻和橫打其實并不沖突,建議高
問:“我不知道在發球之后應該實用什么套路銜接?” 提問者:右手直板兩面反膠 要訣:要搞清楚自己的發球旋轉,用手腕手指爆發力 乒乓球技術解析:王先生的疑惑根源來自于他并不知道自己發的是什么球,特別是搞不清出去的球是什么旋轉,所以他下一板不知道怎么打。建議他練習中先從發球入手,比如發一個球,讓球過網之后觀察它是往回走還是往前走,前者就是下旋,后者就是不旋,這樣可以決定下一
問:“我反手進攻能力較弱,不知道該不該加橫打?” 提問者:右手直板兩面反膠 要訣:不要練比賽中用不到的技術,多練搓球 乒乓球技術解析:柴先生在處理反手位的球時,有一種傳統兩面攻的外觀,但發力時身體比較松散,手腕手指也不集中,擊球點經常對不準,這樣的動作還實戰當中是沒有價值的,成功率會非常低,建議他可以嘗試加入直板橫打的技術,一是增加有效擊球手段,二是提高上臺率和威脅性
問:“我在反手拉球時重心總是后仰,不知如何解決?” 提問者:右手橫板兩面反膠 要訣:兩腳稍微站平一些,要注意左右轉腰過程 乒乓球技術解析:張先生在拉球時用腰胯輔助發力的細節很好,但是反手擊球時,身體重心應該一個從左腳向右腳轉移的過程,而他在擊球前,身體重心已經都在右腳上了,所以只能靠腰愣發力,建議他在改進時,右腳不要站前太多,可以先站得平行一些,加入轉腰的過程,這樣身
問:“我在直改橫后握板總是不舒服,不知如何調整?” 提問者:右手橫版兩面反膠 要訣:球板正對虎口處,拇指和食指自然伏帖兩側 乒乓球技術解析:李先生以前打了很長時間直板,拇指和食指比較習慣發力捏板,在改握橫版之后,這兩個手指可以先放松一些。握的時候乒乓球板可以正對著虎口,讓拇指和食指自然地伏貼到兩邊即可,不要攥得太死,手掌心的位置盡量不要放空。 至于乒乓球板的
我練習反手拉下旋時總是出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提問者:右手橫版兩面反膠 要訣:用力方向多往前,手腕手指要敢于加摩擦 乒乓球技術解析:郝先生在使用橫板背面拉球時手臂向上的用力方向太多了,弧線起的很高,摩擦也不夠,所以經常造成出界。 建議他再練習時首先調節一下板形,發力方向要往前多一些,大臂少做功,前臂多做功,尤其是觸球以后,乒乓球板不能往上抬,手腕手指要加夠
問:“在練習正手挑打時總是發不上力,不知如何解決?” 提問者:右手直板正手正膠,反手反膠 要訣:腳下要比手上到位快,不要前傾板形加摩擦 乒乓球技術解析:馬先生挑打的最大問題在于他腳下落地和手上擊球是在同一時間,這樣的動作其實是不充分的,不容易出質量。 建議在改進時先讓腳到位,而且最好用兩步上的方式,腳下站定后再出手。擊球時板形要亮起來一些,盡量多撞擊球,不要
問:“我用正膠練習突擊時命中率很低,不知如何改進?” 提問者:右手直板正手正膠,反手反膠 要訣:擊球時不要翻手腕,用中指頂住球板 乒乓球技術解析:方先生在打正手突擊時手腕有些吊,而且觸球時總習慣用“翻”的方式,很容易很把球打下網,建議他在引拍時先固定手腕,擊球時肘部不要翻過手腕,用腰部帶著發力,重心多往前走,少往上走。 更重要的是中指一定要頂住球板,先不用考
本篇的雙打套路是一組二四板的銜接,由兩名右手橫板運動員完成,一板擺短加一板搶攻。在有一定水平的選手比賽時,接發球一方是相對主動的,這點與業余選手的比賽有很大不同,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是發球方的位置受規則限制,發球落點只能是對方的右側半臺;第二是接發球的進攻技術日新月異,變化要比發球多得多。業余選手主要是基本技術不過關,所以接發球輪次的優勢就體現得不夠明顯。 練習雙打走位兩人要同步
本篇我們要介紹的內容是橫板運動員正手兩點走位的訓練科目,這套訓練需要小隊員在球臺的正手位和中路偏反手位進行橫向的步法移動,并連續使用正手擊球。在本組圖中,對小隊員提出的要求是兩板球都要打到對方球臺的右側,即第一板打植線,第二板打斜線。實際訓練中,教練員們可按需要制定不同的擊球線路。 引拍前注重非持拍手姿態 乒乓球運動在我國非常普及,當下各種形式的培訓也是
本組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直板運動員拉下旋球后再攻上旋球。對于青少年的啟蒙階段而言,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戰術套路,也是相當有難度的訓練,因為它在實戰中會經常用到,而且兩板球非常要求基本的扎實度,否則連接就會不連貫,即便連起來也不會有什么威脅。這組圖我們選擇了側視角度,重在展現小隊員的身體重心和擊球動作。 擊球點不宜太過靠后 前8張圖是小隊員第一板拉下旋的技術
在丁寧剛出道的時候,面對朱雨玲這種搶攻,她多半會迎前借力貼防或快帶,通過落點和速度拖住對手,然后伺機反攻,但那樣的處理球方式已經不再屬于當今的乒乓球時代,她順應潮流,選擇了更為主動并有效的擊球手段向對方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勢,哪怕是使用自己相對“薄弱”的技術。而實際上,放慢節奏主動加力的擊球方式已經不再是丁寧的弱勢技術了,相比于以前的丁寧而言,現在的她技術更為全面,擊球質量
本組圖解中,丁寧在與朱雨玲交手時一改往日的穩健打法,而是和對方展開了大開大合的強勢對抗,尤其是在接發球輪比較被動的情勢下,她敢于用自己相對弱勢的技術和對方強勢的技術抗衡,在速度和力量等環節上不落下風,并在對抗中通過靈巧的落點變化終結對手,充分體現了她在改進打法之后日益全面的實戰能力和雄厚實力。 接發球時逆著旋轉劈長 圖中,朱雨玲發勾手側下
為什么使了勁摩擦,拉過去的球還是沒有質量? 對摩擦的理解 看了圖片,其實你已經在摩擦球了,所以你認為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理解:摩擦過去的球沒有質量。 還有就是你的圖片太過簡單,比如你要展示你是否會摩擦球,就要把拉下旋的技術練一下,這樣我才可以幫你看看你對球的撞擊和摩擦的感覺。 因為看你對摩擦球的理解有些模糊,其實摩擦球首先要有撞擊球的感覺,然后才
乒乓球技術問題:中遠臺拉球這項技術,在業余乒乓球愛好者中可是很少見的,我表示很期待。 首先糾正一下,這個不能叫中遠臺拉球,其實就是正常拉球的位置,我認為應該是叫中近臺比較合適。 很多球友提問題的時候,一般說我近臺快拉如何如何,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誤區,沒有一個專業隊隊員是貼著球臺練習拉弧圈的,希望大家多注意一下,然后也多觀察一下。 整體很協調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