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
- 乒乓球新聞
- 羽毛球新聞
- 戶外資訊
- 網球新聞
- 綜合類新聞
- 乒乓球技術打法
- 羽毛球
- 羽毛球打法技巧
- 戶外裝備導購
- 戶外知識
- 網球明星
- 運動健身
- 乒乓球比賽視頻
- 羽毛球比賽視頻
- 戶外裝備體驗
- 網球比賽視頻
- 足球
- 輪滑
- 乒乓球拍器材評測
- 羽毛球器材評測
- 戶外
- 網球裝備導購
- 臺球
- 騎行
- 乒乓球導購
- 羽毛球拍品牌導購
- 旅游路線攻略
- 網球
- 網球打法技巧
- 籃球
- 乒乓球明星
- 羽毛球明星
- 網球器材評測
- 游泳
- 登山/攀巖
- 乒乓球知識
- 羽毛球知識
- 網球知識
- 瑜伽
- 戶外視頻
- 乒乓球場館
- 羽毛球場館
- 網球場館
- 乒乓球比賽規則
- 羽毛球比賽規則
- 網球比賽規則
- 乒乓球促銷
- 羽毛球促銷
- 網球促銷
- 戶外促銷
- 綜合類促銷
- 綜合類
- 乒乓球教學視頻
- 乒乓球搭配技巧
- 促銷活動
商城資訊
羽毛球器材遭遇3D打印技術該如何改變
? ? ?羽毛球器材的市場現狀是什么?是拼誰的外觀設計更討巧、更著調,還是拼誰的廣告文案寫得更走心、更洗腦,亦或是拼誰的價格更跌底、更破位。羽毛球器材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那便看材料與技術如何突破。
有人認為,想要得到從金屬到碳素一樣的跨越式的進步,只能等待人類歷史上的第四代功能性復合材料的全面民用(注1),但這么多年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材料不行技術來湊,技術不行想象來湊。時至今日,筆者認為,與其霧里看花般等待新材料,不如想象一下已經日漸成熟的3D打印技術會如何改變這個市場。畢竟相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四代復材,3D打印已經正式民用并進入快車道,甚至4D打印也已經提上日程。
3D打印是通俗的說法,更標準的應該叫“增材制造”或“快速成型技術”,是指通過逐層增加材料、“分層積分”等方式將數字模型制造成三維實體物件的過程,實現設計制造一體化,縮短加工周期平均約70%。相對于通過鍛造和機械加工不斷“減材制造”的傳統方式,又可平均減少制造成本約50%。
接下來,我們可以盡情想象一下,在3D打印技術的“加持”下,以后的羽毛球器材可能會以什么樣的方式發展?
關于球拍
——在3D打印年代,材料行業可能會出現“宮心計”。四代復材難產,三代碳素觸頂,二代金屬逆襲
曾經網上有一個高轉發量的名帖《1989-2006:YONEX羽拍技術的十八年之死》(作者:Blackswan),文中提到了當今球拍行業“技術已死”的現狀。其實歸根到底,原因無非碳素這種在球拍上應用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材料,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觸及性能的天花板,新的替代材料在這十幾年間仍然難產,導致大家仍然停留在漫長的應用周期,只能拼外觀、拼方案、拼價格這些淺層次非革命性的東西。
期待中的新一輪發明周期即四代復材,現在看來還有煙霧彈或者泡沫之嫌。但筆者越來越覺得,會革碳素球拍命的不一定是這種不明朗的四代材料,有可能是“老掉牙”的金屬材料。盡管金屬已經離開主流球拍行業的視野四十余年,只不過,打通它的任督二脈,助其觸底反彈“逆襲”,演一輪“宮心計”的重要推動因素,可能就是3D打印技術。為什么?請接著看。
曾經在書上了解到一種概念材料“太空泡沫金屬”(注2),即在太空中失重的情況下,把輕金屬熔成液體再打進大量氣體,冷凝后形成微孔均勻分布的泡沫金屬材料。就像動物的骨骼都是空心結構的,強度卻比同樣重量的實心鋼柱還要高。泡沫金屬的強度也是既輕又強,甚至可以應對航天的高要求。
重量又輕、強度又高,正是“后浪”碳素材料成為第三代材料,把“前浪”金屬材料拍死在沙灘上的“殺手锏”。其實,理論上,如果不計成本,泡沫金屬材料也完全可以做到,可惜只能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氣泡才可能均勻地分布,做出可以標準化的材料。在地球上想要產業化,幾乎不可能實現。
但現在3D打印技術已經實現金屬材料的突破,讓人看到了一絲曙光,“泡沫/鏤空金屬拍”已經不再算是“異想天開”了。
想象一下,除去泡沫/鏤空金屬材料在強度上的優勢,在結構上,就像現在的羽毛球拍不斷強調“重量低、強度高、阻力小、揮拍快、破風尖”的概念,以后我們的球拍可能會是像絲瓜絡一樣的泡沫/鏤空金屬材料做成,框體鏤空,揮拍時空氣透隙而過,阻力幾乎可以忽視。到時的殺球速度又會刷新成什么數字?世界羽聯會不會像國際泳聯禁止鯊魚皮泳衣一樣,對泡沫金屬球拍發禁令?
受技術與成本限制,在過渡期,或許球拍的主材料仍然還是碳素,但是外面可以3D打印一層泡沫狀或網狀金屬材料當“盔甲”,進行框體強度補強。球拍自此再也不用擔心被磕壞,碳砂可以全部疊到與擊球相關的角度去提高手感。既耐高磅又好打,還可抵抗外力沖擊。這種完美球拍將成為市場主流。
從買實物變成買方案
——實物的運輸將以“傳真”的方式進行
先以球拍為例,以下是常見的客戶意見:
“XX球拍手感倒是不錯,就是配色太差了,跟我的氣質特點搭配不上。”
“有沒有外觀蘿莉一點但是進攻還不錯的球拍,適合我這種女漢子打法的?”
“可惜了,這么好的性能,如果是貼個Y/L/V的牌子,只要名牌開下光,價格翻一倍,肯定很多人買。”
選拍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運籌,“(性能+外觀+產品精神)/價格”(注3)這個四元方程,從中組合出自我認同的最高值的過程。然而現實總是難以如人所愿,總有一些缺憾在人間。
但是,在3D打印年代,這四個因素此消彼長的閉環現象將被打破,手感易受外觀與產品精神等心理因素引導的現象也將結束。你可以到品牌的體驗中心,確定好自己可接受的價格范圍后,拿不同的樣品球拍試打。通過“雙向盲測”,盲選出一款自己感覺最適合的球拍,然后光學掃描自己的身高、臂長與手掌等信息,產生個性化數據,再從眾多的外觀配色方案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從中組合出一套專屬于自己的球拍方案。再經過些許微調后,最后在終端——球拍3D打印機上把這個專屬于自己的“私人訂制”球拍給打印出來。有時候,你去外地不方便帶球拍,還能在當地的3D打印中心弄一把全新的、一模一樣的球拍,不需要再冒險讓快遞公司野蠻運輸你的球拍。參數在手,球拍隨處都有。
時至今日,羽毛球界只有林丹這種少數的“大神級”人物才能享受有特派人員跟蹤體驗并修改參數的待遇,但他的方案仍然有很多不得不“隨大流”的內容。比如他還是得用環測81毫米周長的手柄,還是得用22*22的線床。就像視頻網站出現后,人們就可無視電視行業制定的黃金時間,可以以自己方便的時間為主。3D打印技術普及后,人們就可無視所謂的行業規格,一切球拍的參數在符合比賽規則的前提下“打破規格,以我為主”。
再如球鞋,我身邊就有一位球友,扁平足,對球鞋的避震技術非常依賴,但買了Y/L/V三家的高端球鞋,結果都不舒服。因為高端鞋的中底加強,即足弓包裹技術都已是行業標配,所以他穿起來感覺足弓被異物磕著非常難受。據不完全統計,扁平足在成人當中的發生率是7.1%,數量不容忽視,但現在專門為他們設計的球鞋幾乎看不到。在3D打印年代,人們就可以光學掃描自己的腳,然后再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要生成的球鞋技術。
比如對于扁平足,有些中底技術就可以去掉。跟腱有腱鞘炎的,鞋后跟要外硬內軟,可搭配更好的剎車與避震技術。另外,很多人是與持拍手同側的腳比另一邊大一點,有了3D技術后,左右腳也不用遷就穿同一碼數的鞋,每個人的鞋碼方案會精確到如左腳41.235、右腳41.765。
【注1】人類歷史上的材料,第一代石器、第二代金屬、第三代碳素、第四代高強度復合材料。據軍事愛好者爆料,美國隱形轟炸機中最神秘的型號B2,機身上面已經沒有使用碳素材料。因此,部分樂觀的材料科學家認為,第四代材料已經軍用多時,民用指日可待。
【注2】引自書籍《最美的科普書--科學探索大百科》中《太空中的新材料——泡沫金屬》一文,延邊大學出版社。
【注3】此處參考“朗咸平性價比模型”。